送走周薄康后,裴寂昌回校,骑上丈母娘的自行车,继续奔波在城市里。
先是去到商务局,了解相关政策,可农户的身份,还不是本市人,裴寂昌差点被轰出去,但好在了解到,个体户、承办乡镇企业是大力扶持的。
可以确定政策的方针。
阴差阳错,裴寂昌巴结上了县工商局的一把手,以彭正铭的能耐,找他办这些事,一句话就能搞定,前提得人家愿意。
坪头村的优势,地的湿度要比省城周边更足,葡萄酒对于原材的采购,是有要求的,因为这时“伪劣产品”的技术还不过关。
简单而言,科技与狠活,这些技术还没发展,所以这年代的葡萄酒,酝酿很纯正,对葡萄的收购有严格的红线,含糖必须超过百分之十八。
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年份的葡萄酒好喝,价格昂贵的部分原因,有些领导们独爱这个年份的酒。
裴寂昌的技能,取决于领导的爱好。
但是葡萄含糖百分之十八,这需要科学养殖的,难道周边的农户都懂这一些?
裴寂昌敢笃定,哪怕这些农户提前知道发财致富的消息,地里的葡萄有销路,但同样把握不住,扫盲开始才有几年?不懂科学技术的。
另外,当某行业一旦出现内卷,肯定要干死一批劣质产品,放开市场的本质,就是为了淘汰那些落后的国企。
思虑着这些问题,裴寂昌又去到葡萄酒的办公楼,这是市里引进的重点项目,人推着自行车,直直地就进去了。
“唉,站住,进来干啥!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